【砥砺奋进的五年】道县:“党建+” 走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新路子
[来源:永州新闻网] [作者:黄玲玲 张举纲] [编辑:于光林] 时间:2017-06-24 11:51:21

  【砥砺奋进的五年】

  党旗飘扬

  ——来自道县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报道(下篇)

  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张举纲

  在脱贫攻坚中砥砺奋进,在推动发展中勇挑重担,在改革创新中勇立潮头,在改善民生中勇创佳绩,在狠抓落实中勇当先锋,行走道州大地,真抓实干的底色一览无遗。潇水河畔党旗飘扬,党建引领的力量,让古城道州阔步前行。

  近年来,道县县委紧扣中心工作,狠抓党建引领,创建“党建+”六大工作体系,走出一条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新路子。2016年,道县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省全面小康“十快进县”、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道县的党员干部用忠诚实干书写出新道州建设的最美篇章。

  “党建+脱贫攻坚”强劲有力

  扶贫是使命、是民生,是党员肩扛的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当前,道县精准扶贫已进入由“漫灌”到“滴灌”的攻坚拔寨冲刺阶段。

  两河口村是省定点扶贫村,也是道县县委书记刘勇会联点扶贫村,有建档立卡困难户71户、273人。该村党支部强化“党建+精准脱贫”模式,集约经营良田千亩,高效循环种植“油菜-优质稻-油葵”,打造春秋两季千亩花海。作物种植成本由村集体经济承担,收成收入归贫困户,去年71户贫困户仅此项人均增收1500余元。千亩花海同时还大幅提升了两河口村旅游人气,凸显出强劲的旅游经济效应,去年吸引游客逾20万人次,成就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花海经济”。村党支部抓住契机,成立了道县两河口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贫困户”模式助力精准扶贫。71户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按股分红,公司还为贫困户提供竹筏工、清洁工、美丽乡村用工、小卖部等就业岗位68个,71户贫困户此项人均增收2000余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就是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县委组织部长何小华对记者说,县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强化“双带”意识,大力推动党员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芒种过后,道县东门街道双塘村山上的杨梅果园进入采摘期,党员唐连成一边摘杨梅,一边告诉记者:“我们果园的杨梅果型饱满,汁多肉甜,每亩纯收入可达11000元。”唐连成致富后,不忘本村的贫困户,近年来共指导6户贫困户种植脐橙90余亩、3户贫困户种植杨梅30多亩。

  六月的道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热火朝天,处处都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该县推行“处级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帮扶1户”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扶贫帮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1个村退出贫困村,23663人退出贫困人口。道县的“党建+脱贫攻坚”正在书写“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精准扶贫”的新篇章!

  “党建+美丽乡村”如火如荼

  初夏的濂溪故里,如诗如画。村庄依山抱水,濂溪环腰而过,百亩莲花湖倒映着古色古香的濂溪书院、爱莲亭,蓝天白云下的巨幅彩稻“太极图”引来无数摄影爱好者,正在进行的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更是迎来国内八方游客……这里就是理学鼻祖周敦颐故里——道县清塘镇楼田村。

  楼田村党支部书记周显风向我们介绍:“县委以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为契机,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重建了濂溪书院、百亩莲花湖、爱莲亭、太极广场、旅游公路、濂溪博物馆、古村落保护修缮等16个工程项目建设,把楼田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今年6月份,我们楼田村又被评为‘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周显风指着湖南省文化厅授予的牌匾开心地笑了。

  近年来,道县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党建+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

  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要求,通过大力实施“强队伍工程”“带头人工程”“心连心工程”“强基础工程”“筑阵地工程”,夯实农村党建基础,将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红色旅游、文物古迹串点连线,打造了一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其中,2个示范村被省政府授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4个特色文化村跻身省传统村落名录,4个特色民族村被评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让人神往和称羡的“桃花源”,如今却在道县大地星罗棋布,美丽乡村处处可见。

  “我县的美丽乡村还有以旅游经济著称的两河口村、以神秘祭祀文化鬼崽岭闻名的田广洞村、民风纯朴的千年古文化小坪村……”县委组织部的同志自豪地说,美丽乡村不仅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更实现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中国梦”!

  “党建+互联网”方兴未艾

  “寄来的《党员手册》收到了,感谢党支部没有忘记在外的党员。”日前,远在广东务工的道县梅花镇斯屋村党员何继前在该村党支部党员微信群中,上传了刚刚收到的《党员手册》照片。由于常年在广州务工,之前何继前参加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差点成了“失联党员”。在镇党委的帮助下,他关注了“永组在线”和“道州党建”微信公众号,加入了斯屋村党支部党建工作微信群。现在,他不仅可以在党建微信群里听党课、交党费、参与学习讨论,《党员手册》也记录填写得工工整整,身在外地的何继前同在家党员一样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

  “流动党员管理难,是个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现在全镇所有村党支部都建立了党建工作微信群,镇党委委员和驻村干部都能在群里实时掌握、指导、监督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不仅是流动党员管理难题被成功破解,全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真的是‘党建互联网,天涯若比邻’!” 白马渡镇党委书记黄涛在介绍该镇党建工作时深有体会地说。

  采访中,道县县委组织部分管党建工作副部长胡芳的手机微信响个不停,她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笑着向记者介绍,“乡镇党委通过党建微信群实时掌握、指导、监督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县委也可以通过党建微信群实时掌握、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的党建工作,有什么困难、存在什么问题,都能及时在微信群里沟通交流。快捷、方便、有效,是‘党建+互联网’给我的最大感受。”

  今年,道县县委通过QQ群、微信群、党建网、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体,实现“党建+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出县、乡、村三级党员学习教育互联网综合平台,做到了信息上传下达快速畅通、工作状态及时掌握一目了然、全体党员学习教育全部覆盖。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精准化、可控化和大数据化,进一步缩短了党群干群距离,推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专业合作社”风生水起

  “今年,全乡入社农户已达到719户,涉及生态水稻种植面积3728亩,预计能打粮食四百多万斤。我们的生态水稻质优价优,整体效益至少提高30%。”面对记者,审章塘瑶族乡濂溪再生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蒋才庚脸上乐开了花,“同时,我们支部和理事会共同决定,对93户入社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秧盘、农膜,高于市场价20%回收产品,预计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道县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70家,发展专业合作社292家。“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结合与延伸,放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条上“兴村富民”的模范和堡垒效应,提高了农民及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为农民的增效增收进一步拓宽了渠道。

  在上关街道,和丰农机合作社联合党支部书记彭云峰向记者介绍道,近两年,合作社在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共投入了390余万元,建立了规范的党员活动阵地和5个生产实训基地,每年代耕代种面积1万亩以上,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提供各类农机技术服务300人次以上。

  “通过不断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的党建引领,把合作社带头人发展为党组织负责人,把技术骨干、种养大户发展为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实现了基层党建和专业合作社业务经营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道县“两新”组织党工委专职副书记黄长旺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起“党建+专业合作社”工作经验。

  据统计,道县现有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2家,其中通过县级以上评审的217家,涉及农机、油茶、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多个经济领域,采取单独、联合等形式建立党支部15个,下派党建指导员300余名,实现了党建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

  “党建+社会治理”卓有成效

  道县西洲街道辖县城经济中心区,有14家改制企业,社区居民9.6万人,社情民意复杂,而街道工作人员只有92名。如何更好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居民服务?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驱车前往西洲街道“取经”。

  “坚持‘党建+社会治理’,把党旗插在网格上,把支部建在网格中,人在网上走,事在格中办。”西洲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厚流给出了答案。

  网格员秦冬基是大坪子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有居民向他反映社区健身器材遭到损毁。“好的,我马上汇报网格长,尽快落实清楚。”没几天,社区健身器材修复完好。居民们对社区这种迅速有效作为的工作方式赞赏有加。

  “西洲街道共有网格党支部58个,网格党小组116个,党员楼栋长245名、专业网格员63名,搭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的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社区居民反映的大小问题,出现的突发事件,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好。”这是李厚流向前来参观学习“党建+社会治理”经验的同志们经常介绍的一句话。

  采访途中路过狮子岭社区,见到2名“交警叔叔”正在向现场居民演练讲解交通指挥手势,还有几名交警在宣传展板前讲解典型事故案例和发放“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宣传资料。

  “今天是县交警大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间。”随行的西洲街道专职副书记乐小可向我们介绍,“西洲街道辖区内有95家单位,以前,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并不持续,今年县委通过创新‘书记面对面’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各单位党组织现在是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党建,两手都不放松。今年,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有650人,几乎每天都有单位在职党员在各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小困难,大家对这个变化反响很好。”

  据悉,近年来,道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积极构建“党建+社会治理”综合管理新体系,逐步建成“社区党工委——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政令统一、分级负责、快速处理”社会治理体系,“党建+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城区党建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2017年上半年,道县进入省综治民调前20名,全市排位第3名,创该县综治民调历史最好成绩。

  “党建+价值体系”全面提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名句。在周敦颐的故乡道县,以莲喻“廉”,修为官之德与为人之德的廉政文化,得以继承、遵循和发扬。

  道县县城中心的西洲公园一隅,茂林翠绿的浓荫掩映之中,一面墙高十米、面阔四十五米绛红色的墙体矗立着,那就是道县著名的红军墙。不远处的潇水河畔,庄严肃穆座落着“为苏维埃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墓。红军壮烈的革命历史故事,让无数后人感受到精神力量的感召。

  距县城约10公里的梅花镇贵头村,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故里。在这个美丽小乡村里,有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精心修缮的“宝珍故居”和展览馆,经常能看到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有组织地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高唱爱国歌曲。

  其身正,不令而行。

  价值观是党员的“精神之钙”“思想长城”,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路之灯、自信之源。近年来,道县强化党内政治思想和文化建设,把党建工作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突出具有特色的“莲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抓好了以周敦颐故里为代表的“廉洁党建走廊”建设,以何宝珍故里、陈树湘烈士墓、红军墙为代表的“红色党建走廊”建设。开辟“时代先锋”“党务工作者谈党建、老党员谈党性修养”和“干部成长感恩谁”电视专题栏目,开展“三十佳”执行力好干部、农村党员争当“十个表率”和服务群众模范村评选活动,全县上下比贡献争上游、比先进争模范蔚然成风。

  在“党建+价值体系”引领下,道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工作正由最初的“有引力”走向“有张力”。

  “始终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党的旗帜在道州大地上高高飘扬!”县委组织部部长何小华的这番话,为道县“党建+”六大工作体系建设作出了生动诠释。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今,在道州这方热土上,党徽闪烁、党旗飘扬,凝聚起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道县在发展中迎难而上,奋勇争先。